盤點哪些因素影響卵巢功能,防不孕應先治好內分泌疾病
文章來源:重慶送子鳥醫院 發布時間:2023-05-13
卵巢的功能除了維持女性生殖內分泌系統的協調外,在生育方面,卵巢主要具備兩個功能:一是排卵,二是在懷孕早期形成黃體,以維持胚胎的穩定。
為什么會不孕或早期流產
女性不孕的原因中“卵巢功能不全”就占了大約30%-40%,無排卵就無法懷孕。另外,由于早期懷孕過程必須依賴黃體酮的維持,而黃體酮的主要來源是卵巢的黃體,因此,如果懷孕的第7-9周沒有足夠的黃體酮,就很容易引起早期胚胎流產。
如何評估卵巢功能
醫學上可由一些檢查來獲得大致評估。例如:在月經第3天測量血液中卵泡刺激素(FSH)的濃度,可用來預測受孕能力。如果FSH高于15mIU/mL,則代表著生育能力較差,如果高于40mIU/mL,在臨床上代表著卵巢功能衰竭,必須補充激素了。
一般來說,卵巢排卵功能可觀察身體狀況或做相應的檢查來初步了解。例如:女性月經周期規則,月經期中伴有些許乳房腫脹、下腹疼痛等月經不適癥狀,這通常是有排卵的正常生理周期。
哪些因素影響卵巢功能
婦科因素
多囊卵巢綜合征:臨床上有月經異常、不孕、多毛、肥胖等癥狀,診斷要結合臨床的綜合表現,如長期不排卵、男性激素過高等,診斷要做激素水平(卵泡刺激素、黃體生成素)檢查和超聲波檢查,并排除其他疾病。
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通常有痛經、性交痛、慢性下腹部疼痛等,易導致長期不排卵黃體功能不全,從而出現不孕或早期流產。
盆腔炎:會有陰道不正常分泌物與下腹部疼痛,嚴重的還會有卵巢輸卵管膿腫及盆腔粘連。
此外,某些腫瘤也會分泌雄性激素,破壞女性體內的內分泌平衡。
非婦科因素
高齡:女性的年齡超過35歲。
疾病:如腦垂體及下丘腦腫瘤、肥胖、腎上腺機能異常、甲狀腺疾病、過度運動、生活壓力、糖尿病等。
盤點哪些因素影響卵巢功能,防不孕應先治好內分泌疾病,如何治療子宮疾病不孕癥,女性不孕的中醫治療原則
女性不孕應該如何預防?女性不孕是一種嚴重的不孕不育性疾病,預防措施首先要從防治生殖內分泌疾病開始。
1、防治生殖系統感染性疾病
輸卵管炎、子宮內膜炎、盆腔炎等生殖系統感染性疾病是導致女性不孕的一類常見病因,所以預防女性不孕要從積極防治此類疾病開始,防止炎癥遷延而導致不必要的機體損害,尤其是盆腔炎,如在急性期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就很容易演變為慢性盆腔炎,不僅加大了疾病的治療難度,還很容易引發輸卵管堵塞,進而造成女性不孕的嚴重后果。
導致生殖系統感染性疾病的原因較為復雜,其中以人工流產次數較多、手術不潔、術后調理不當等因素較為常見。
2、防治內分泌疾病
預防女性不孕還應重視防治內分泌疾病,常見如月經不調。導致內分泌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包括2個方面,即人工流產或子宮息肉摘除等手術后導致的月經不調;女性婚后盼子心切而精神緊張,尤其以高齡或結婚數年未孕的女性為主,很容易導致神經內分泌系統受到不良影響而引發女性不孕,這種狀況很容易造成惡性循環,越緊張焦慮越難易受孕,而難易受孕又會更加緊張焦慮。
多種子宮疾病都可以導致不孕癥,治療時要根據不同的病情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
(1)子宮畸形: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處理,如考慮作矯形手術等,一般不屬于不孕癥治療范疇。
(2)子宮發育不良:往往不是不孕的直接原因,必要時可考慮作人工周期治療。
(3) 子宮肌瘤:子宮肌瘤的不孕率為30%~40%,影響不孕的程度與肌瘤的部位、大小、數目有關。如合并附件炎癥、子宮內膜異位癥則不孕的可能性更大,可考慮手術治療(肌瘤剔除術等)。
(4)子宮內膜異位癥:可采用孕激素治療(假孕療法)等,如經保守治療6~12 月無明顯好轉,可考慮作保守手才療。
(5)子宮內膜炎:非結核性子宮內膜炎者大多數子宮內膜炎隨月經期內膜的剝落可自行痊愈,必要時可根據細菌培養和藥物敏感試驗,來選用抗菌素治療。結核性子宮內膜炎可予以抗結核治療。
(6)宮腔粘連:對于結核性患者可予以抗結核治療。對于外傷性宮腔粘連患者可用Hegar氏擴張器或鈍刮匙分離宮腔粘連,有條件的可在宮腔鏡直視下進行。術后宮腔內放置節育器,應用抗生素防治感染,雌激素促進子宮內膜增生。
(7)子宮位置異常:單純性子宮后屈,經手法可將子宮復為前位,并指導其性生活,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中醫認為不孕癥的治療應從整體出發,在辨證的基礎上遵循“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則,采取“虛者補之”、“實者瀉之”、“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等治療措施。女性不孕的辨證要點主要基于月經病的辨證。月經病又以血癥為主,以月經的期、量、色、質、氣味等變化為辨證的特點與依據。
(1)月經期的治療原則--活血通經:月經的來潮標志著新月經周期的開始,本期的治療重點是行氣、活血、調經。常給予調經湯。方藥組成包括:當歸、赤芍、熟地、川芎、桃仁、紅花、香附、青皮、陳皮、澤蘭、牛膝、益母草等中草藥,可以隨癥加減。
(2)月經后期的治療原則--補腎滋陰:月經后期是指月經周期的第14日,即“增殖期”。治療以促進卵子發育為主,常用促卵泡湯,以補腎滋陰。方藥組成包括:紫河車、熟地、淮山藥、女貞子、枸杞子、仙茅、仙靈脾、首烏、川斷、菟絲子、當歸等。
(3)月經間期的治療原則--補腎通絡:月經周期的第14天左右,即“排卵期”。在排卵前3天左右給予促排卵湯,起到補腎通絡,有促發排卵的作用。方藥組成包括:仙茅、仙靈脾、赤芍、當歸、川芎、香附、紅花、茺蔚子、澤蘭、牛膝、王不留行、路路通、桃仁等。
(4)月經前期的治療原則--溫陽補腎:指排卵后至下次月經來潮(一般為月經周期的第16~28日)為經前期,即“分泌期”。治療原則是給予促黃體湯,補腎溫陽、益氣養血,以促進黃體發育與成熟,為胎孕或下次月經來潮奠定良好的物質基礎。方藥組成包括:熟地、仙茅、仙靈脾、肉桂、當歸、肉蓯蓉、菟絲子、覆盆子、淮山藥、黨參、炙甘草等。